在刚刚落幕的2023年国际攀联(IFSC)世界杯攀岩赛法国站比赛中,中国攀岩队表现惊艳,19岁小将张毅峰以绝对优势夺得男子难度赛冠军,成为首位在该项目上摘金的中国选手,女子组选手李梦琪也在速度赛中刷新个人最好成绩,获得银牌,中国攀岩队此次共斩获1金1银1铜,创造了国家队在世界杯分站赛中的历史最佳战绩。
黑马突围:张毅峰一战成名
法国沙莫尼站的岩壁高达15米,倾斜角度超过30度,被选手们称为“魔鬼赛道”,预赛中,张毅峰仅排名第七,但在决赛中他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面对日本名将楢崎智亚和奥地利老将舒伯特的夹击,张毅峰在最后10米连续完成三个动态跳跃动作,以6秒优势率先触顶,现场观众报以长达2分钟的掌声。
这位来自贵州黔南的布依族少年,14岁才接触攀岩,当地体育局选材时发现他单臂悬垂可达90秒,远超同龄人,2019年入选国家青年队后,他独创的“三点平衡法”被编入国家队训练手册,本次夺冠后,他的世界排名从第24位飙升至第5位。
速度赛突破:李梦琪0.13秒之差憾失金牌
女子速度赛决赛上演惊心动魄的中俄对决,李梦琪在前三轮均跑进7秒大关,最终与俄罗斯选手安娜·齐甘科娃会师决赛,尽管李梦琪以6.98秒刷新亚洲纪录,但仍以0.13秒之差屈居亚军,值得一提的是,她在八强赛中曾战胜该项目世界纪录保持者、印尼名将艾丽西亚。
“0.13秒的差距让我看清了提升空间。”李梦琪在混合采访区表示,这位25岁的湖南姑娘原为短跑运动员,2016年转项攀岩后专攻速度赛,她的教练组透露,团队正在研发新型镁粉配方,预计可将起跑反应时间缩短0.05秒。
科技赋能:中国攀岩的“秘密武器”
国际攀联技术代表马克·辛克莱尔在观察中国队的装备时发现异常:“他们的安全带重量比标准款轻40克,这相当于决赛中节省1.5秒体力。”据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下属材料研究所研发的纳米级碳纤维材料,已应用于国家队比赛装备,训练基地内设有1:1模拟赛道,通过3D扫描技术还原各站比赛岩壁形态。
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王勇峰透露:“我们建立了运动员生物力学数据库,仅张毅峰就有超过800组动作分析数据。”这种科技助力模式引发多国队伍关注,德国队已提出联合训练请求。
从冷门到热点:攀岩运动的中国式发展
自2016年攀岩入奥以来,中国已建成超过200个专业岩馆,杭州亚运会攀岩场馆设计师林峰介绍:“现在国内青少年攀岩培训机构的年增长率达35%。”在广西阳朔、云南丽江等户外胜地,民间攀岩线路开发数量五年间增长4倍。
国际攀联主席马尔科·斯科拉里斯评价:“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重塑攀岩运动格局。”随着巴黎奥运会资格赛临近,中国队在速度赛和攀石赛两个奥运项目上已获得满额参赛席位,下一站世界杯将于本月28日在瑞士维拉尔举行,中国队能否延续强势表现,全球攀岩爱好者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