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国际滑联速度滑冰世锦赛上,中国速度滑冰队再传捷报,19岁的小将张雨菲在女子1500米项目中以1分53秒45的成绩斩获银牌,刷新个人最好成绩的同时,也为中国队在本届世锦赛上赢得了首枚奖牌,这是中国速度滑冰队继上届世锦赛后,再次在该项目上站上领奖台,展现了年轻一代选手的强劲实力。
本次比赛在荷兰海伦芬的蒂亚夫冰场举行,这座被誉为“速度滑冰圣地”的场馆见证了无数世界纪录的诞生,张雨菲在比赛中表现沉稳,起跑阶段稍显保守,但在后半程凭借出色的弯道技术和耐力优势连续超越两名对手,最终仅次于卫冕冠军、荷兰名将伊雷妮·斯豪滕,斯豪滕以1分52秒89的成绩夺冠,延续了荷兰队在该项目的统治地位。
“这是我第一次在世锦赛上获得奖牌,感觉像做梦一样。”赛后接受采访时,张雨菲难掩激动之情,“教练组制定的战术非常成功,最后两圈听到看台上中国观众的呐喊声,我就知道必须拼尽全力。”这位来自黑龙江的姑娘透露,过去半年她专门针对高原训练进行了调整,这使得她在比赛后半程的体能分配明显改善。
中国速度滑冰队总教练李琰对弟子的表现给予高度评价:“张雨菲今天的表现证明了我们年轻选手完全具备与世界顶尖运动员抗衡的实力,她的技术动作比去年更加干净利落,特别是在弯道加速环节有了质的提升。”李琰特别指出,队伍在平昌冬奥周期结束后进行了大规模新老交替,如今这批年轻选手通过国际大赛的历练正在快速成长。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世锦赛中国队在多个项目实现突破,男子500米比赛中,24岁的赵子荃以34秒21获得第四名,距离领奖台仅差0.03秒;团体追逐赛方面,由三位00后选手组成的中国队更是历史性闯入决赛,最终获得第四名,这些成绩表明,中国速度滑冰正在形成较为完整的人才梯队。
国际滑联技术代表马克·韦伯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特别提到中国队的进步:“过去五年里,中国速度滑冰的发展令人印象深刻,他们不仅建成了多个达到国际标准的室内冰场,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套科学的选材和培养体系。”数据显示,中国注册的速度滑冰运动员人数从2018年的不足300人增长至目前的超过2000人。
本次比赛也暴露出中国队在一些传统弱势项目上的不足,男子长距离项目中,中国选手最好成绩仅位列第15名;女子集体出发项目更是无人进入决赛,对此,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张斌表示:“我们正在与挪威、荷兰等强国加强合作,明年将派出更多年轻选手参加世界杯分站赛积累经验。”
赛场之外,速度滑冰在中国民间的发展也呈现升温态势,随着“北冰南展西扩东进”战略的推进,上海、成都等南方城市相继建成符合国际标准的速度滑冰场馆,在刚刚过去的寒假期间,全国共有23个城市举办了青少年速度滑冰联赛,参赛人数突破5000人,北京冬奥会冠军高亭宇担任形象大使的“冰雪进校园”活动,已覆盖全国2000余所中小学1xbet网站。
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国冬奥会首金得主杨扬认为:“速度滑冰作为冬奥会基础大项,其普及程度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冰雪运动水平,现在看到这么多孩子爱上这项运动1xbet官网,对2026年米兰-科尔蒂纳冬奥会周期是重大利好。”她透露,中国滑冰协会正在筹划首届大学生速度滑冰联赛,进一步拓宽人才选拔渠道。
技术革新也成为推动项目发展的重要力量,本届世锦赛上,多支队伍使用了新型冰刀和连体服,中国代表队装备的自主研发的“风刃”系列冰刀,其独特的刀管结构在直道滑行中能减少8%的空气阻力,清华大学摩擦学实验室公布的数据显示,这款冰刀在400米赛道测试中平均能提高0.3秒的成绩。
展望未来,中国速度滑冰队将面临更为密集的赛程,按照计划,队伍将在3月初转战挪威进行为期六周的高原训练,随后参加世界杯收官战1xbet官网,对于即将到来的米兰冬奥会,李琰教练保持谨慎乐观:“我们会在保持短距离优势的同时,重点突破团体项目和男子长距离,这次世锦赛的成绩证明方向是正确的,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场世界顶级的速度滑冰盛宴不仅展现了人类挑战极限的壮美画卷,更见证了中国冰雪运动的蓬勃发展,当张雨菲身披国旗绕场致意时,看台上此起彼伏的“加油”声,或许正预示着中国速度滑冰更加光明的未来。